联系人:黄经理
联系电话:18537222517
固定电话:0372-5363406
QQ咨询:987990880
传真:0372-5363406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高新区平原路与弦歌大道交叉口
邮箱:hndyzz@126.com
网址:http://www.henandy.com
当互联网+遇上工业4.0 制造业该如何做
自去年以来,互联网思维成为大家的热议。而今年以来,互联网+变成了更热门的词汇。同时,工业4.0也开始席卷全球。于是,互联网+如何嫁接传统企业?是不是传统企业都要立即工业4.0?很多传统企业都懵了,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
我们知道,传统制造业在3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制造业已经经历了3次洗礼和变革。
工业1.0时代:18世纪末,有了机械制造设备,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工业2.0时代: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有了电气化和自动化,将制造业带入分工明确、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工业3.0时代:在20世纪70年代初,一直延续至今。有了信息化,实现了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制造,机器不仅代替了部分“体力劳动”,而且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
进入工业4.0时代,有了智能化。据有关资料表明,工业4.0可以实现4个互联。一是生产设备之间的互联。工业4.0的核心是单机智能设备的互联,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智能单机设备的互联组成智能生产线,不同的智能生产线间的互联组成智能车间,智能车间的互联组成智能工厂,不同地域、行业、企业的智能工厂的互联组成一个制造能力无所不在的智能制造系统。二是设备和产品的互联。这就意味着智能工厂能够自行运转,零件与机器可以进行交流。由于产品和生产设备之间能够通信,使得产品能理解制造的细节以及自己将被如何使用。三是虚拟和现实的互联。信息物理系统是工业4.0的核心,它通过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四是万物互联。信息技术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所有产品都将成为一个网络终端。万物互联就是人、物、数据和程序通过互联网联接在一起,实现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间的互联,重构整个社会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生活场景。
由此可见,制造业的4.0时代,似乎远远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那么简单。这里面还有很多可以畅想空间的梦想。那么,我们制造业该如何做?面对互联网+的风起云涌,我们该如何去调整?
对此,龙王、金豆浆的创始人李奕迅表示,面对未来,我们需要以客户为,而不是产品为。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找到完备的商业模式。
从用户体验出发,建立更完备的商业模式。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说,人口增长高于粮食供应,会导致人类危机。解决方法有两个,一个是节育,一个是战争。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这样的抉择时刻,或者自己造血,节流自保。或者征战杀伐,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没有企业能够逃脱这样两种命运,因为在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再是同业竞争,而有越来越多的野蛮人站在门口,随时准备灭了你,这就是跨界打劫。
产品标准化是基础,现场管理也是基础,我们要意识到变化,这个时代的变化,是真正意识上颠覆的,一切都没有前兆,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有更精锐的部队,他们不是士兵,而是合伙人。
我们需要有更完备的商业模式,它是从用户体验出发,以用户为,而不是产品。
显而易见,方法是先把产品放到网上去,然后进行互动,较后让一切连接。
也就是说,我们在迎接大趋势的同时,还要考虑微观层面,即消费者。对此,水星家纺婚庆馆负责人史伟栋在对工业4.0充满期待的同时,也提出了制造业的根本,即产品要过硬。
变革是趋势,产品是关键。
工业4.0让制造业开始有了智慧的头脑,实现了以“智能”方式生产,以此制造“智能”产品。同时,借助互联网+,还可以实现商业模式的颠覆、再造。这是人们所憧憬的场景,就像10年前憧憬电子商务的生活化梦想。毫无疑问,工业4.0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传统制造业的未来写照,这个梦想必将照进现实。
实际上,我们天天谈的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其核心依然是消费者——如何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即提供更合适的产品才是王道。事实上,工业4.0的较终导向依然是消费者,依然是基于消费者欢迎的产品,这是变革的关键。
互联网+与工业4.0的融合,给处于痛苦挣扎中的传统企业带来了梦想,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甚至只有少数企业达到了信息化时代的工业3.0标准。在这个阶段,我们在追赶趋势的同时,更要首先解放大脑,从互联网+开始,以互联网思维,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去做大胆、大量的创新,由此夯实更多的发展基础。因此,我仍然要提醒的是,一定要产品过硬,互联网只是营销的一种工具,它不是全部。而工业4.0的实现结果,还是要落实到消费者层面。
随时社会的不断发展,类似定制等模式开始流行,其实就是个性化时代到来。而工业4.0就是为了满足这种复杂个性化需求打基础的模式。在很多时候,工业无法实现大量个性化的生产,而工业4.0通过物联网服务在完成这个目标。再次回归原点,还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以产品为核心。
对此,上海六韬三略营销策划机构的总经理王晓峰如是说,互联网+给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要积极融入互联网而不是被动等待颠覆。
互联网+时代需要以“用户体验为”。
自两会提出互联网+,且在国务院常务会再度明确概念,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在中国制造业升级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在研究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时,会提到一个轨迹:过去,技术对零售变革的推动。是“技术变革—生产变革—零售变革—顾客变化”,而互联网+时代的轨迹变为“技术变革—顾客变化—零售变革—生产变革”,与手工技术和工业技术革命不同,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的基本逻辑是: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传播路径增加—顾客全渠道购买—公司全渠道零售—公司适应全渠道零售的生产。究其原因,互联网打破时间、距离的限制,使信息高度透明、公开化,这显然大大降低了消费者与企业的沟通成本,也大大提升了消费者在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参与度,开始优化资源配置——以小米为例,小米手机通过微博等互联网交互平台让用户与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测试等前端环节,作为userinnovation的代表,小米手机的案例恰恰说明了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为”给制造业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说,传统的制造企业一直以来以自我为,而中国的互联网化是从消费者互联开始,互联网+给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要积极融入互联网而不是被动等待颠覆,则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体验为核心,重建传统制造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供需关系,围绕个性化、定制化和精准化的用户需求,从传统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型。在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通过用户的主动诉求和智能分析用户需求;在满足用户体验方面,一则在产品的生产、设计和提供等方面更为简单、便捷,用户能够深度参与其中,二则整个过程更为透明化,更容易赢得用户的信任。
在这方面,实战营销专家周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才能适应“新常态”。
- 上一篇:制造业信息化的三个维度 软件应用是关键
- 下一篇:我国机床水平明显进步 高端技术仍未掌握
- |返回列表